OECD关于防止CBI/RBI计划规避CRS的指引详解
以下是这套监管框架的三个核心组成部分。
第一部分:奠基性指引文件 (2018年2月)
这份文件为全球金融机构应对CBI/RBI风险奠定了理论和操作基础。
-
文件全称: "Preventing Abuse of Residence by Investment Schemes to Circumvent the CRS" (《防止滥用投资居留计划以规避CRS的指引》)
-
核心内容:
-
明确问题的性质: 文件首次系统性地指出,某些CBI/RBI计划因其授予个人税务居民身份,但几乎不要求或完全不要求申请人进行实际的物理居住,从而对CRS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构成了高风险威胁。
-
定义典型的滥用模式:
- 一个在A国(高税收国)真实居住的个人,从B国(低税收/零税收国)购买居留权或公民身份。
- 随后,此人在C国(国际金融中心,如瑞士、新加坡)的银行开立金融账户。
- 在填写CRS自我声明表格时,他向C国银行声称自己是B国的税务居民。
- 结果: C国银行将账户信息交换给B国的税务机关。但B国对此信息不感兴趣,因为它可能不对海外收入征税,也缺乏将信息进一步交换给A国的法律基础。最终,A国的税务机关对该账户一无所知,CRS被成功规避。
-
为金融机构提供强化尽职调查(EDD)指引: 这是文件的灵魂。指引要求,当金融机构有理由相信客户正在利用CBI/RBI计划来规避CRS时,绝不能仅仅依赖客户的自我声明(Self-Certification)。银行必须采取更高级别的尽职调查措施,核心是评估客户与所声称的税务居民国之间的“真实联系”(Genuine Links)。
银行被要求提出的核心问题包括: - 客户是否在该国实际居住?(要求提供证据,如护照出入境记录) - 客户在该国是否有可用的、设施齐全的固定住址?(要求提供经核实的租赁合同或水电费等公用事业账单) - 客户在该国是否有其他的财务联系?(例如,本地活跃的银行账户、信用卡消费、本地投资等)
-
明确银行的判断责任: 银行必须根据客户的回答和所有已知信息(包括客户的原始国籍、其他地址、电话号码等),来判断客户声称的税务居民身份是否“合理”(reasonable)。如果银行有理由怀疑其合理性,或认为客户此举主要是为了规避CRS,银行必须拒绝接受该自我声明,并依据其掌握的其他信息来判定客户的真实税务居民身份,并据此进行信息交换。
-
第二部分:高风险清单与动态更新 (2018年10月及之后)
在理论框架之上,OECD更进一步,直接点名了被认为存在高风险的具体计划。
-
文件/行动名称: Publication of a list of high-risk CBI/RBI schemes (发布高风险CBI/RBI计划清单)
-
核心内容:
-
直接识别风险源: OECD公开了一份清单,列出了那些“经分析后可能对CRS完整性构成高风险”的国家/地区的CBI/RBI计划。这份清单立即成为全球银行合规部门的“重点内部关注名单”。
-
首批上榜的典型计划(部分示例): 安提瓜和巴布达、巴哈马、巴林、巴巴多斯、哥伦比亚、塞浦路斯、多米尼克、格林纳达、马来西亚、马耳他、毛里求斯、巴拿马、卡塔尔、圣基茨和尼维斯、圣卢西亚、塞舌尔、阿联酋(UAE)、马耳他、瑙鲁等。(特别点,瓦努阿图和土耳其后续被加入,格鲁吉亚没有被加入)。
-
对银行的实际影响:
- 自动触发警报: 任何客户如果声称其税务居民身份与这份清单上的某个计划有关,银行的合规系统会立即将其标记为高风险客户。
- 强制启动EDD: 银行不再需要“怀疑”,而是必须启动前述第一份文件中描述的强化尽职调查程序。
- 举证责任倒置: 实际上,提供“真实联系”的举证责任完全转移到了客户身上。客户必须提供无可辩驳的证据来证明自己,否则其声明将不被接受。
-
-
后续发展与更新:
- 清单的动态性: 该清单并非一成不变。在OECD发布清单后,部分被点名的司法管辖区为了维护其金融声誉,采取了整改措施(例如,加强对申请人的背景调查和实际居住要求,承诺与申请人的原始国籍国自发交换信息等)。在确认整改有效后,OECD会将这些司法管辖区从高风险清单中移除。这体现了强大的同行评议和监管压力。
- 阿联酋(UAE)的特别指引: 针对阿联酋缺乏正式的个人所得税体系这一特殊情况,OECD后续发布了特别澄清指引,指出即使个人持有阿联酋居留权,如果其在其他国家/地区满足税务居民的条件(特别是与其有强关联的原始国籍国),银行也不能简单接受其为“阿联酋税务居民”的声明。
第三部分:针对专业中介机构的规则(持续发展)
意识到仅靠银行无法完全堵住漏洞,OECD将监管焦点扩展到了设计和推广这些规避方案的“帮手”。
-
相关规则: Model Mandatory Disclosure Rules for CRS Avoidance Arrangements and Offshore Structures (《CRS规避安排和离岸结构强制披露规则范本》)
-
核心内容:
- 打击“规避方案”的设计者: 这套规则的核心是,要求律师、会计师、财富管理顾问、信托公司等专业中介机构,如果设计、推广或协助实施了旨在规避CRS申报的方案(其中就明确包括了利用CBI/RBI护照进行不实税务居民身份声明的安排),则有法律义务向其所在国的税务机关进行主动披露。
- 从源头遏制: 这项规则将责任链延伸到了金融机构之外,意味着不仅是使用规避方案的客户和执行审查的银行面临风险,帮助客户进行此类“税务筹划”的专业人士也面临着巨大的合规风险和法律责任。这大大增加了规避方案在市场上的供应成本和风险。
总结
OECD的监管路径清晰且层层递进,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监管网络:
- 2018年2月,奠定理论基础: 发布《防止滥用指引》,告诉银行 “如何” 审查。
- 2018年10月,明确目标: 发布《高风险清单》,告诉银行 “重点审查谁”。
- 持续发展,扩大范围: 发布《强制披露规则》,从源头上打击 “谁在帮助规避”。
因此,当今银行合规部门在面对CBI/RBI客户时,所遵循的并非某个单一、静止的政策,而是在这套由OECD主导的、不断发展的全球监管框架下,形成的一整套动态、审慎且极其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。